“我问华杉”现场问对 | 华与华的人是怎么学习成长的?
2022年7月27-31日,华与华全体干部在三亚举行了为期3天的半年会。其中,7月29日是“我问华杉”现场问对活动。
参会人员,每人提一个署名问题、一个匿名问题,现场提问华板,由华板现场回答,传道、授业、解惑。
本期文章,我们为你分享的就是“我问华杉”活动中,对关于“人的学习和成长”的相关问答内容:
1、什么是江湖气,江湖气对我们的价值是什么?
2、华与华会不会把策略、设计两个工种合并培养?
3、怎么样读书,才能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?
4、怎么样定心,以及怎么克服定心过程中的焦虑?
5、怎么样锻炼提升自己的语感和修辞技术?
6、华与华人的最终形态是什么样,必须要拥有哪些能力和品格?
以下是问答内容:
1
什么是江湖气?
周庆一:华板好,您之前说华与华的人要有书生气,然后还要有江湖气。那您对江湖气的定义是什么?然后江湖气对于我们的价值是什么?
华板:书生气和江湖气,它都是一股气势,是你整个精气神的反映。说一个人气势很足,就是说他让你感觉到了他很有力量、很自信。
我说的江湖气呢,其实是一种不讲理的气势,就像我一直说的,我们就是要钱不要脸!我们干活,客户给钱,如果有人拖欠,他不要脸,你就不能书生气还不好意思打电话催促,这时就要江湖气火冒三丈登门要账。
为什么有时候我们要不讲理?不讲理又讲什么呢?讲理这件事啊,它是有坏处的,因为你有你的理,他有他的理,而且谁都认为自己的理是对的,所以这个时候就要讲气。比如我们提案有些客户说他不接受,我就会说:“用我的方案,你的公司会死吗?”这就是江湖气,江湖气也是一种义气。
这种义气在我们首届“华与华500万品牌5年管理大奖赛”上体现的很明显,我们奖金归属的规则在开赛之前就说的清清楚楚:第一名奖金500万元,第二名奖金150万元,第三名奖金100万元,第四到第八名入围奖金25万元。
但最后颁奖的时候,我并没有讲这个赛前就定好的理,我临时修改了规则,让第四名也并列第三名,并且把第三名的奖金都提高到了112.5万。
这是为什么?这就是我的江湖义气,因为我考虑到,当时我们给了8个参赛名额,但是只有4个案例符合要求,我们连8个案例都没凑齐,可见这个有多难。那在这个4个案例里面谁应该排第四名?这个就没办法评选。
原定8个案例的总奖金是875万,我临时决定把第四名并列到第三名,并把两个第三名的奖金都提高到112.5万,这样4个奖金加起来也是875万,这是我的江湖气。
我的江湖气是给人更多,我经常修改规则,但是我每次修改规则都是为了给人更多。这点我相信在公司大家都看得到,我们每年都巧立名目发那么多奖金,华与华奖项的数量是我们人数的好几倍。
我们看问题,永远不要只看当下的一件事,我们的人生以及我们的信誉,都是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,是很多事都是慢慢积攒起来的。平时慢慢积攒,最后你就会获得很多特权。
当你有权力的时候,你一定不要随便用,如果有点权力你就用,最后你的权力就会越来越小,如果你所有的权力都尽量不用,最后你就可能获得完全自由的无限权力。
2
策略师和设计师应不应该合并?
吴宏普:华板好,现在公司很多策略师都会做设计,很多设计师也有策略思维。那根据公司多技能工和少人化的需求,未来公司会不会考虑把这两个工种结合,把人培养成既能做设计又能做策略呢?
华板: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,可能大家都经常在想这个问题,你的提问让我也有新的启发,我现在的想法不一定成熟,只代表此刻的思考。
当别人提问的时候,我们就切记体察,代入自己。要不要把策略和设计合二为一,都培养成一种人?我代入自己,我发现你们的设计软件,我都不会用,设计我也没学过,所以他还是两个工种。一个人从一个工种到跨到另外的工种,多半都是他原来的工种,干得不好没前途了,所以才跨到另外的工种。
所有的事都是一件事,是因为它本来就是一件事,这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,我们每一个人其实都是整体的。我们都要成为原始人,原始人是整体的,是后来才有了社会分工。
包括在改革开放之前,人们在家干活也是什么都会干,是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,人就越来越没有了整体性。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之后,教育分科也越来越细,其实在某种程度上,教育分科的越来越细,是有危害的。
比如说本科里有专门学市场营销,我就觉得本科学市场营销是纯属浪费,大学本科你还不如随便学个历史、地理、数学、或者哲学什么的,也不要去学市场营销。因为等你真正进入市场营销行业之后,你会发现其实老师只是照本宣科教了你4年,你什么都没学到。
现在的学科越来越走向了专门化,专门化了之后就把一件完整的事情切碎了,每个人都只学到其中的某一段,而那一段一旦它不在整体里面,它其实也不是一段,它是成了一个跟整体完全无关的东西。
昨天我们分享了公司新人策略师黄秋阳的故事,他在丰茂店里蹲守观察,发现大家吃烤串的时候有些调味料用的多,有些用得少,有些甚至没人用,而且原来的调料包很多人不知道里面到底是什么。
他就针对这个现象做了改善,最后客户测算反馈说这个改善一年就能节省几百万的调味料钱。
你说这个事情它跟你是策略师还是设计师有什么关系?我们要区分的不是策略师还是设计师,而是你脑子里有没有装着事。为什么我说大家要像老板一样去思考?因为老板脑子里装着企业运营的所有事,只有你装着事,你的做法就不一样,然后再下苦功去解决问题。
所以,我们首先要忘掉职业分工,职业的分工也是通过协作去达到目的。如果每个人都忘了目的,甚至也忘了协作,就光记着自己的分工,那你的分工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。这个是第一个问题。
第二个问题,对于我们公司人的培养,我告诉你们,我们这儿还没有合格的人,我们每个人都不合格,大家不要以为自己干得挺好。
目前我们公司的策略师还没有几个人能把企业经营,能把华与华方法说清楚的,大家都还差得远,就这样你更别说要去学Photoshop,要跟设计师内卷了。
包括我自己也还不合格,道真的宣传片我拍完后给华楠看,他就问我超级符号去哪了?然后他就要亲自做导演让我重新拍一次,最后才有了更好的效果。这就让我看到了我和华楠在创意上的差距,原本我觉得我们拍的作品是100分,结果他一来就直接让我们100分的作品变成了20分。
我们的设计师也没几个是合格的,画一条线你能知道它的长短粗细吗?我们每一个功夫都需要去不断地精进。之前我们有些设计需要找刘永清把关,现在我们多了个禹玉良。
为什么我让你们把设计给他们把关?因为有时候一看就知道你们在图形处理上手艺不精。大家要知道我们在座的每个人,包括我自己都不合格,当你知道自己不合格的时候,你就别想着去卷别人了。
我们理解一件事,就要理解事情的整体性。认清事物有两个基本概念:一个是目的性概念,一个是必然性概念。
首先,任何东西都有一个目的,我们要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,做事之前你要知道你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,有目的才知道怎么出牌。其次,有了目的之后,我们就要想怎么做才能必然达到这个目的,这样就有了方法论和路径了,必然性概念就是找到必然达到目的的路径。
在哲学上也有一种说法,说目的就是至善。什么叫做止于至善?达到目的就是止于至善,目的就是美。你做的设计,能达到目的就是至善,就是美。黑格尔说:“美,就是一个感觉。它是更低级别的概念,目的才是最高级的概念。”
昨天开会讲到成就他人,这就是目的性的概念。我们在座的每个人也都有目的,到一家公司工作,你的目的就是成长、挣钱,要过上美好的生活,享受人生的成就。人的成长和发展,就是公司的目的,所以在我们公司没有人力资源部,而是员工发展部。为什么?这是个哲学问题,如果你叫人力资源部,说明你是把人当做资源,当做耗材;我认为公司经营的目的是人,员工发展是我们的目的,所以我们就是员工发展部。
每个事物都有它的目的。在尼采的哲学里把这叫做权力意志,他说:“存在的本质就是权力意志。一颗小草,它的权利意志就是要往上生长,生长是它的目的,这是事物自己的目的。而事物的目的往往在它之外,而且不归它控制。”比如,青草的目的是要生长,但是上帝让青草生长的目的是给羊提供食物,羊吃草然后完成自我生长的目的,但上帝创造羊的目的又是给为了给狮子提供食物。
《圣经》里面说世间万物都是来供养人的,一切都服务于人这个目的,就是说让你能够生长的目的往往在你之外。就像你们在公司你们要实现你们的目的,都必须服务于公司的目的,公司目的达到了你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。那么公司要达到公司的目的,就必须要帮助客户实现客户的目的,也要帮助员工实现员工的目的,这样才会让客户和员工都不离开公司。
所以,我们在讲目的的时候,首先找到事物外部的目的,然后再找事物内部的目的。企业之所以存在,是因为企业能够降低社会的交易成本,这是外部的利益。企业要达到自己的目的,要实现盈利和发展,企业就必须创新,必须积累,这是内部的目的。所有的事,你都能按照内外部的目的去思考,你就通透了。
3
怎么样读书才能建立知识体系?
雷莉:华板好,我想问一个关于怎么读书的问题。我现在读书只能读进去自己感兴趣的,但这样读书很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或者价值体系,想知道您是怎么通过读书去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的?
华板:这个问题很难回答,你说读书读不下去,能怎么办呢?还是只有读下去,是不是?
我自己读书呢,一般都是三本书同时读。一本是最难啃,我最近集中在读哲学,目前在啃海德格尔写的《尼采》;第二本我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,我最近在读《摹仿论》,《摹仿论》是一个文学批评类的书;那么第三我会选择一本比较轻松类的,比如小说之类的,难读的书读累了就读轻松的来作为休息。
读难啃的书很容易走神,有时候你往前翻,感觉像没读一样,其实你每个字都看了,但是根本没有读进脑子里,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回到走神的地方重新再读一遍。该精读的时候你一定要精读,一定不要因为难读就放过去了。而且每本书一定要读完,曾国藩说的叫“一本未完不动下一本。”能把一本书读完的人很少,不读完你也就不能说你读过那本书。
其实我不太想指导你们读书,因为我看到很多同事读书都各有各的喜好,而且我觉得大家都跟着我读一样书,有时候好像也不是什么好事。
但有些经典大家是一定要读的,比如说亚里士多德的《修辞学》,拉斯韦尔的《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》,还有我经常提到的沃尔特·翁的《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:语词的技术化》,麦克罗汉的《理解媒介》,这些都是我们最核心的内容,你们一定要读。
还有就是我写的商学类和儒家思想的书,包括《华杉讲透论语》、《华杉讲透孟子》、《华杉讲透大学》、《华杉讲透中庸》、《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》、《华杉讲透孙子兵法》和《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》、《华与华方法》这些。
读书就相当于给我们自己大脑录入一些必要的数据,建立数据库你得先录入资料。所以还有一些基本的世界名著也要读,什么《悲惨世界》、《双城记》、《红与黑》、《哈姆雷特》、《红楼梦》、《荷马史诗》等等,如果你不知道读什么,就跟着读客“三个圈系列”先读个50本。
读书怎么能读懂,有两条最重要:
第一是读书一定要知行合一,代入自己,切己体察,事上琢磨。读书不是为了知道一些故事,晓得一些谈资,而是要把你看到的事放到自己的事和工作上去琢磨。
第二,读书要顺藤摸瓜,顺瓜摸藤。通常我们读到的一本书只是一个“瓜”,比如说我读到麦克卢汉的《理解媒介》,我就“顺瓜”读到了整个多伦多传播学派。这些交叉阅读,让我能和颜回差不多,闻一知十。
我写了《华杉讲透王阳明传习录》,之前直播我也说过,我可能比王阳明还懂王阳明。举个例子:现在有很多“大师”都喜欢讲阳明心学,但其实根本没有心学,什么叫“学问”?学问都必须有严密的结构。
康德说:“如果我要建立一个学说的大厦,建立起来之后,和这个学说有关的一切东西都要在这里面,这个大厦之外的一切都和这个学术无关,这叫完全穷尽。这个学说里面分散的每个部门、每个概念都要有定义,都依靠严密的逻辑推进,中间没有任何大胆的跳跃,最后对尚未解决的问题还要加以说明。”只有这样,才能被称为学说。
所以心学就不符合一个学说的基本质量标准,整个心学一共就三句话:第一句是陆九渊说的,陆九渊有一天突然顿悟,说道“宇宙即是吾心,吾心既是宇宙。”没有下一句,他就觉得他明白了世间的一切。第二句话是王阳明说的“心外无物”,在自己的心之外没有任何物。第三句话也是王阳明说的,叫“心即理也”,但什么是“心”,什么是“理”,他也没有定义。
有一天王阳明跟他的一个朋友在山里散步遛弯,看到花。朋友就问他:“你说心外无物,那我问你那花是在你心内还是在你心外?”王阳明说:“你不看那花时,那花与你的心同归于沉寂,你看花时,花与你的心都一起生动明白起来。”你说这算什么回答?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哲学家的态度,你听得懂就听,听不懂就算了。
那我为什么能比王阳明讲的更清楚呢?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,康德的哲学是在费希特那里完成的,意思就是说费希特讲康德的哲学,比康德讲的更明白。
费希特提出整个知识学的三个基本命题:
第一命题是“我与我自身同一,自我=自我”,我就等于我自身,我自身的一切都是我。简单来说就是首先我们要设定一个“我”,这个“我”就是我们自己本身。如果连我都不存在,那讨论任何事情就都没有意义了。
有了“我”就有了“非我”,所以第二个命题就是:“自我设定非我”,自我设定一个非我与自身对立,这就设定了某种不同于绝对自我意识的他物。可以理解为除了我之外的一切都是非我的,这样世界就分为了两个部分——我和非我。但是由于“非我”也是由“我”设定的,那它还是带有“我”,这样命题一和命题二就相互矛盾。
所以费希特又说了第三个命题,就是“自我可以设定自身和非我”。就是说“我”可以设定哪些是自我哪些是非我。但是两者的关系是:自我限定非我,非我为自我而存在,总之就是“自我”和“非我”既是相互对立、制约,又相互依赖,二者相辅相成。
最终就是说,我所掌握的整个领域不是一(只有自我或非我),而是二(自我+非我),而且是可以由我自己规定哪些是自我哪些是非我,这样是不是就能理解陆九渊的“吾心即是宇宙”了?非我在自我之内,由自我设定,这也就解释了王阳明的“心外无物”。
另一方面,我是什么?我是一个存在者,这个杯子在这也是一个存在者。存在者存在于哪儿?我存在于这个房间,存在于三亚,存在于中国,存在地球,存在于宇宙。房间、三亚、中国、地球、宇宙,这些是什么?这都是词语的定义。
所以海德格尔就说了:“词语是存在之家。”而我们玩的就是词语,华与华做的就是词语,我们就是用词语来制造存在,用词语来制造行动。
词语就是召唤,如果没有词语的召唤,那物就无法存在,而且词语不仅说事而且做事。“抗美援,朝保家卫国”不就是词语推动了做事吗?
那么在这个时候哲学家又遇到了一个痛苦,就是他无法冲出词语的牢笼,我们今天所有的一切,都是由词语构建的,人其实都是被关进了语言的笼子。
在这个时候,我们就可以说王阳明的知行合一,就是某种对语言的反抗。当然王阳明是绝对想不到这一层,因为他并不研究存在的根本问题,他只是触碰到了这个思想。
你们读了华楠的诗了吗?华楠的诗就是他对语言的反抗,建议大家去读一下“华杉的弟”的诗集。还有杨黎的诗,杨黎说他是个废话诗人,其实他们的诗就是对语言的反抗。
当然这种反抗是没有用的,因为他们还是在用语言来反抗,当你用语言来反抗语言的时候,本质上还是无效的。最终极的反抗,只有伸出舌头拿个剪刀咔嚓,再也不说了。
如果你读《荷马史诗》和《圣经》,你就会发现这两本书的语言风格完全不一样。比如《荷马史诗》里讲奥德修斯回家的故事,里面详细描述了很多细节。说奥德修斯受伤后面容全非,妻子也认不出他了,把他当做异乡来的客人,让女仆招待他,这个女仆在给他洗脚的时候,看到他腿上的伤,认出了这是奥德修斯小时候留下的伤疤,这才认出是主人回来了,这个故事在《荷马史诗》里描写地非常细致。
而在《圣经》中的故事,描述就非常直接,上帝说的话就没有任何解释。《荷马史诗》是娓娓道来,不断的营造气氛,《圣经》一定不会这么跟你说话,《圣经》就是下断言,它是要征服你。
我们做广告是用《荷马史诗》的语言,还是用《圣经》的语言?我们要用的是《圣经》的语言,广告就要下断言。我读过《圣经》,读过《荷马史诗》,读过《口语文化与书面文化:语词的技术化》,然后我现在在读《摹仿论》。当我读的东西越多,我就能触类旁通,把所有有关联的内容都打通了。
我打通之后,在我的脑海里就有了结构、通路和规划,所以当我再拿一本书的时候,我就能很快地把它装进去。所以,读书你就要顺藤摸瓜,顺瓜摸藤,顺着一个问题去读下一本书,再顺着一个问题又读一本书,你读了很多之后,你的架构知识架构就有了。
那对于你这个问题,我只会分享下我的读书体会,读书还得靠每个人自己去读,我不能教你,我也没法去教你怎么去读。
4
怎么克服定心过程中的焦虑?
李健:华板好,我想问一个关于定心的问题,在定心的过程中其实是很难的,也会产生焦虑,如果遇到一些不定性的话,可能就会动摇,对于客户来说可能就终止合作了,对员工来说可能就选择离职了,我想问我们应该怎么去克服定心过程中的焦虑?
华板: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。在这个过程中,产生的焦虑的原因,一般就是你想要的东西你没有得到,或者是手上的活没有认真干好,你就会焦虑,是吧?
首先想要的没有得到,自己的欲望没有被满足,但是如果手上的活干的很投入,可能也顾不上去焦虑未来的事情了。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哲学问题,就是大家要认识到人生的一切都来源于运气。
包括你的本事,你别认为是你自己的本事,你的本事也是你的运气。比如宋雅辉(华与华合伙人)现在很有本事,但如果不是她当年在书店遇到了颜艳(华与华董事合伙人),然后颜艳让她来了华与华,那她上哪去学这些本事?
我讲这个事,不是要你们出去等贵人,而是想说明一个道理——必有事焉,而勿正。“必有事焉”就是日日不断,滴水穿石,随时都要努力,“勿正”就是不预期有奇效。
大家要认识到我们手上的事没有几个是干好了的,我有时候也跟客户讲,我们干的啥也不是,但是勉勉强强算是中国第一,因为别人干得更差,有几个是认真给人干活的人?所以我们做事要进步真的太容易了,只需要你再多用一点心。
我们永远要保持大材小用,你不要觉得现在你做的事情没得到你想要的,你就心不定,就想做点别的,成功的唯一路径就是把现在的事做好,把现在事做到极致,当运气来了,你的机会也就来了。
5
怎么提升语感和修辞技术?
杨浚祥:华板好,我想问下您是如何提升或锻炼自己的语感和修辞技术的?
华板:提升自己语感和修辞技术的方法,那就是多读、多写。你要大量地阅读那些名著和诗歌,而且是要朗读,读出声音来。我年轻的时候,晚上一个人在办公室,我就会拿一本《李太白全集》或者《楚辞》,一边走一边大声地朗读,我本身就很喜欢这些,所以读起来很带劲。
语感不是一两天就能有的,就像我前面回答读书的问题一样,首先你得给你的大脑录入足够多的数据,一方面你要先去朗读足够多的诗词歌赋,比如《儿歌300首》、《唐诗宋词300首》,还有西方的《歌德文集》、惠特曼的《草叶集》等内容。
第二个方面就是去注意经典文学中的金句,比如《安娜·卡列尼娜》中的“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,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。”《双城记》中的“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,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。”如果你没有个几千万甚至是上亿字的阅读量,你就不要来谈文案。
第三个方面就是要朗读出你自己写的东西,很多人连语句通顺都做不到,你还谈什么写出牛逼的文案?只有当你脑海里的数据足够丰富,你的语感和修辞技术才能有突破。要想掌握语言的能力,就一定需要多年的积累。
大家现在都还来得及,就像我现在还在学英语,少壮不努力,老大学英语,学完英语我还打算学日语。大家还很年轻,一定要多看、多读、多写!
6
华与华人需要哪些能力和品格?
何天鑫:华板好,您觉得我们华与华人的终极形态应该是什么样子的?或者说我们必要要拥有哪些能力和品格?
华板:对于华与华人,第一就是至诚无息,你们要真正理解中庸和至诚无息。至诚就是没有选择,无息就是不管任何时候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。
人为什么有时候会选择妥协?因为他觉得妥协一下就能搞定事,就放弃了自己的原则,如果他觉得妥协也没用,那他就继续坚持原则。这就是有选择地坚守或妥协,当你有了这种选择之后,你的行为就都释放了一种信号,就是告诉别人你这个人是可以改变的。
当别人知道你是可以妥协可以改变的时候,他就会想办法让你改变,当别人知道你是不可能改变的时候,别人就会顺从你。
所以,当你一以贯之、始终如一的时候,别人就知道怎么跟你打交道了,这就叫一人定国。然后我们始终又是利他的,我们是诚心诚意为他人做贡献的,当我们树立起这样的形象之后,我们的成本就非常的低。
我们华与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,要做到两条:首先,要拼了老命地给人干活,替人卖命;其次就是要钱。我们实实在在给你干活,你老老实实付钱。前面的我们自己要做到,后面的有人做不到我们就拜拜。
第二,华与华人要对企业、对经营有整体性的理解,要有综合判断,能做主心骨。很多事情你判断不了,都是因为你没有整体性的理解。当你有整体性的理解,你才能够临大事、决大疑、定大计,你才能够成为主心骨。想要成为主心骨,首先你要是可预测的、是透明的、行为是一致的,能够成为主心骨,你才靠得住。
第三,就是你的创造力,不管是你的创意能力还是你的设计能力,你要有能搞定事的创造力。
第四就是,就是永远都要有附加价值,要做到无尖不商。古人卖米,会在一斗米上面再堆一个尖尖,表示我肯定多给你了,没有少给。对我们来说,就是每次都一定要有额外的贡献。
这四条就是我对华与华人的要求。
以上就是本期为你分享的“我问华杉”中,关于人的学习和成长的内容。
下期文章,我们将继续为你分享“我问华杉”中关于公司发展以及华与华方法发展的问对内容,敬请期待。
内容整理 | 冯臻
点击进入华与华超级符号线上展